新娱乐网
主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成都与川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全球招引高端人才

发布时间:2016-04-18 09:18:02

与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四川农业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市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依托在蓉高校优势学科联合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上取得突破……

依托中物院、核动力研究院等驻蓉科研院所,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工项目,推动多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根据《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16年度计划》,成都将与多所在蓉重点高校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提供支撑。

4月15日,成都市政府与四川大学签署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提出,将共建全国首个依托高校的创新成果中心——四川大学天府创新成果交易中心,支持科研人员带成果在成都领办科技型企业,共同设立“成都-川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双方计划到2025年,共同将四川大学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大学,为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提供支撑。

  围绕“十个共同打造” 全面开展战略合作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在签约现场表示,与四川大学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为四川大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共建一流大学,要有战略更要有目标,要有举措更要有行动。”他说,将重点围绕“十个共同打造”全面开展战略合作。一是共同打造10~15个国际领先的一流学科领域;二是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未来全球优秀留学生的留学首选地和汇聚地;三是共同打造一批支撑和引领成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国际研发基地;四是共同打造“3+3”国际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研究院),即联合牛津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四川大学等“3校”在英国、美国匹兹堡及成都等“3地”共建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打造全球创新地标;五是共同打造环川大周边集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成果交易、成果产业化“一体化”的示范区;六是共同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七是共同打造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互联网+、大数据等一批高新技术探索研究院;八是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战略共同体;九是共同打造实施南亚及环喜马拉雅经济、文化发展引领工程;十是共同打造研发和需求无缝对接的市校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协同引进人才

实现高校企业个人“三赢”

双方将共同设立“海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引进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招引海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创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领先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表示,已与川大达成共识,将采取“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方式来吸引人才,实现高校、企业、个人“三赢”。“一些高端人才来川之后,将可以在高校任职,同时在企业上班。采取科学家+企业家的模式。”他表示。

市校合作启动后,还将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专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队伍建设,成都将支持国家技术转移培训基地西南中心落户川大。

  加快成果转化

建科技成果交易中心

四川大学将设立技术合作与转移服务办公室,与成都市联合建立创新成果交易中心,按市场规律规范快速处置学校科技成果。“我们将共建全国首个依托高校的创新成果交易中心——四川大学天府创新成果交易中心,并以川大为主体,面向全球积聚全球科技成果在成都交易,为成都所用。”

川大还将支持科技人员带成果在蓉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未来,四川大学离岗创业科研人员可以在3年后向学校支付技术许可费或技术转让费。学校占有股份的,在第一或第二轮融资阶段,科研团队可以原价回购学校股份。担任处级及以上领导职务的“双肩挑”科研人员,经批准可辞去领导职务后创业。同时,将保障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收益占比达到70%。在成都转化的项目,给予科研人员最大限度成果收益权,可达90%。

成都还将支持川大组建5个专业性产业技术研究院,主要涉及先进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绿色能源与低碳技术、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还将共建一支不低于5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专注孵化创业项目,力争5年培养不低于10家规模以上创新型企业。

打造环川大知识经济圈

共建三大研究院

双方将共同打造“环川大知识经济圈”。成都支持四川大学、武侯区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内生性发展”的全新模式建设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鼓励引入第三方资源,聚集、整合、优化区域创新创业要素,努力打造成为“蓉漂”创新创业的首选之所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创新创业新地标。此外,还将在华西周边打造“西部健康创新产业聚集区”,在江安周边打造国际创新创业学院、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五百强企业“环川大国际优质研发资源集聚区”。同时双方还将共同打造“穿越时空科技体验产业城”,作为市校共建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试点示范区空间载体。

此外,双方将共建“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成都喜马拉雅国际研究院”“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等。成都市还将支持川大建设“国家发改委双创示范基地”,建立国际化、跨学科、跨行业的创新创业特区。

[1][2]下一页

  链接:

成都和西南交大已签署合作协议

今年2月,成都与西南交大签署《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市人民政府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到2030年共同将西南交通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内容包括:开展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实践、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推动高校与本地企业协同创新、推动高校向创新创业型大学转型、共同推进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申建、共建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建设环交大智慧城等七大领域。

打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通道

天府新区将创设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

市经信委透露,按照“军民融合、央地合作、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思路,成都将依托国防科技工业的雄厚基础和地方优势产业资源,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推动军工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强军民技术对接,促进军民创新要素双向流动,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建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创新示范核心区。

加快构建 “1+N”军民融合产业园区

上个月,成都市国防工办组织相关区(市)县与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项目主体单位对接,共同研究解决基地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据了解,四川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融合,在核技术应用、航空、航天、兵器和军工电子等行业的150个项目中,首批优选10个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建设全省军民融合十大产业基地,成都共有5个项目获批为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市经信委透露,为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成都加快构建“1+N”军民融合产业体系,突出发展航空产业,作为军民融合的产业核心,加快发展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和新材料等产业,瞄准空天、战略投送和边海空防管理等新兴领域,在云计算、石墨烯、量子通信和智能制造等产业中构建多领域产业体系。

在加快构建“1+N”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方面,成都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创设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规划发展全市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和产业综合区,突出“1”的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聚集的功能,打造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核心区,培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高地。围绕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着力建设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地和特色园区,形成创新引领、布局合理、多园支撑、各具特色、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天府新区为核心,高新区、经开区、新都区、双流区和彭州市等区(市)县为“1+N”实施区域,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编制军民融合五年发展规划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正在编制军民融合五年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

按照“着力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的要求,成都还提出系列政策扶持体系,以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核心,天府新区、高新区等有关区(市)县的具体措施、军民融合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办法、入驻园区企业门槛、政策实施细则等为辅助体系,通过政策引导,集聚军民融合企业,承载军民融合项目,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其中,政策支持重点方向有军工高新技术与地方优势产业融合、承担国家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军民融合创新产品市场开拓和军区融合创新产业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重大科技成果在蓉产业化,开展军工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管理改革,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等。同时,成都还将加快推动军民融合体制创新突破,在军工投资体制、“民参军”机制创新、知识产权解密和转移转化等方面,形成一批改革试点方案和专项配套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政策支持;建立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军民融合产业协会,搭建军工成果交易和军转民项目发布、军民科技创新等平台,推进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上一页[1][2]

  • 上一篇:四川出台八项举措 加强第三方平台网络订餐管理
  • 下一篇:交警:上成渝高速 成都东站方向来车要及时进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