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娱乐网
主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贵州:遏制石漠化 向“绝对贫困”宣战

发布时间:2016-04-18 14:07:05

贵州加快推进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进程——

遏制石漠化 向“绝对贫困”宣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贵州,发展和生态是两条同样坚定不动摇的底线。

作为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岩溶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2%,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之一。目前,贵州石漠化片区还有贫困人口247.63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50.2%。石漠化是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啃的“硬骨头”,遏制石漠化是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

2011年,国家全面启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2年,国务院批复实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等国家部委的关心帮助下,5年间,贵州大力推进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减少贫困人口286.3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7.3%下降到1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4250元增加到7350元,实现19个重点县、349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基础设施优先改善发展条件

石漠化片区穷,穷在土地贫瘠破碎,穷在农民与耕地矛盾尖锐,穷在山高坡陡留不住雨水。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成为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4月14日,记者来到安顺市平坝区石朱桥水库,迎着和煦的春风,眼前的库区一片绿意盎然。

石朱桥水库是全省骨干水源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安顺平坝区骨干水源规划中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水库总库容1264万立方米,主要任务是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及农村人畜饮水,建成后将解决平坝区中心城区未来新增7万人和夏云、天龙及十字乡片区内2.63万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同时保证水库下游5100亩农田灌溉用水。

“没建水库之前,全村以玉米、烤烟等传统农业为生,现在有了充足的灌溉用水,我们在山上搞起了经果林种植。”十字乡十字村村支书肖荣华介绍,“现在我们正在建设35公里的环湖道路,发展水利生态旅游。游客们来了,既能吃上好吃的水果,又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十字乡还准备利用水库带来的水资源优势,建设6000亩中药材产业园,种植牡丹、党参、天麻等,为村民拓宽致富渠道。

着力改善石漠化片区发展条件,贵州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交通先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全部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68%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水利为基,续建和开工建设65座骨干水源工程,实施607万农村人口暨学校师生的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一批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片区发展水利支撑条件逐渐改善。生态为本,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08亿元,完成营造林面积1093万亩。

生态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初春时节,站在普定县城关镇梭筛村观景台上,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正艳。扎根在一处处石旮旯里的株株桃树,娇美中更显坚韧。

桃树间,点缀着好几个小水窖。县水土保持办主任舒显文说:“这些水窖一月蓄水两次就能蓄满,干旱时节可以满足桃树的水给养。”

2003年,梭筛被列为石漠化治理试点后,县里整合移民、林业、财政、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上千万元,用于耕地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硬化入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治理石漠化的同时发展生态产业。

目前,梭筛一亩桃树产值达到4.5万元,相当于玉米产值的62.5倍。桃园面积从1000亩扩大到5000亩,年产鲜桃600万斤,总产值1500余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5000元。

“选择适合石漠化片区的产业项目,就能达到石漠化治理、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共同发展的效果。”普定县县长赵开运说。

六盘水市水城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科技化”的思路,以9家县级平台公司作为产业发展的承接主体,大力发展猕猴桃、茶叶、核桃、刺梨等特色产业,按照股权分配,让农户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主体,充分调动起农户参与生态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坚持以产业为基础带动脱贫攻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茶叶等10大特色优势扶贫产业,贵州石漠化地区正走出一条新的产业路径。

  “见缝插针”植树石山重披绿妆

石漠化与贫穷一度是贵州石漠化山区相伴相生的“魔咒”。遏制石漠化的蔓延,2015年2月,贵州启动“绿色贵州三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两年内绿化1042万亩荒山,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让荒坡变绿林,贵州各地再掀植树造林热潮。在石漠化严重地区,一系列有效的绿化手段应运而生。

六盘水市梅花山地带,石漠化程度超过60%,水土保有程度低,经常要多次补植补造才能成林。针对特殊的气候地貌特征,当地组织民兵成建制在石漠化地区坚持植树造林,采用保水剂造林,定期浇水。在土层比较浅薄的地段,采取客土造林的方式提高成活率。

树栽活了,怎么保证长大成林?当地尝试着把有植树经验的民兵就地安排到绿化公司和造林队工作,不但确保有足够的人力长期保障绿化,还给当地劳动力拓宽了就业门路。

在同样石漠化严重的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经过10多年努力,如今种下的树木直径已达到平均10厘米。关岭自治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经过10多年的退耕还林和珠江防护林工程,直径10厘米以上的树种全县已经有15万亩,石漠化基本得到遏制。

2015年,贵州完成营造林4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工程营造林150万亩。

把石漠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相结合,贵州还成功总结出岩溶地区半石山生态型用材林、金银花、花椒治理等模式,在石漠化地区推广应用,既恢复了植被,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进入“十三五”,贵州大扶贫战略行动全面启动。在大幅度改善石漠化片区发展与脱贫攻坚条件的同时,贵州正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持、教育保障、医疗救助、生态建设、社会保障兜底等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用足用好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对口帮扶、社会力量帮扶等各类资源,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 上一篇:陈敏尔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
  • 下一篇:贵州省成立国内首家省级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